2022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市场现状及区域格局分析 反渗透技术应用较为广泛
发布时间:2025-08-31 21:47:05

 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,发展海水淡化技术,开发利用海水资源,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,是我国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。在国家高度重视及支持下,我国海水淡化经历了从无到有、逐步壮大的发展历程,目前发展态势已基本稳定。

  近年来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稳步扩大。2020年我国在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、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。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的发展。据《2020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》数据,截至2020年底,全国共有海水淡化工程135个,工程规模165.11万吨/日。

  按工程规模分,截至2020年底,全国共有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40个,工程规模1452448吨/日;千吨级及以上、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0个,工程规模188894吨/日;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5个,工程规模9741吨/日。可见我国海水淡化产能绝大部分来自大规模工程。

  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《全国海水利用报告》,截至2020年底,全国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沿海9个省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。按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排序,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浙江省,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41.39万吨/日,占全国比重达25%;其次是山东省,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7.14万吨/日,占全国比重22%;排名第三的是河北省,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31.57万吨/日,占全国比重19%。

  2020年我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4个,工程规模64850吨/日,分布在河北、山东、江苏和浙江,主要用于沿海城市钢铁、电力、冶金等工业用水以及海岛地区生活用水。其中江苏新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占比仅为0.02%,绝大部分新建工程仍然分布在现有总规模排名前三的领先省份。

  从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看,目前我国已掌握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,关键设备研制取得突破,相关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反渗透技术应用尤其广泛。根据自然资源部数据,截至2020年底,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达118个,工程规模1078453吨/日,占总工程规模的65.32%;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有15个,工程规模565530吨/日,占总工程规模的34.25%;其他技术应用占比均不足1%。2020年,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也全部采用反渗透技术。

  综上所述,我国海水淡化行业目前已初具规模,近年来发展态势稳定,工程规模逐年扩大,区域与技术格局已基本形成:工程全部分布在沿海省市的缺水地区,浙江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等省市尤为集中;技术则基本全部采用反渗透或低温多效技术,其中反渗透技术应用最为广泛,占比超过六成。

 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《中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状况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,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、产业研究、政策研究、产业链咨询、产业图谱、产业规划、园区规划、产业招商引资、IPO募投可研、IPO业务与技术撰写、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。

  本报告前瞻性、适时性地对海水淡化行业的发展背景、供需情况、市场规模、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,并结合多年来海水淡化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,对海水淡化行业未来...

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,专业提供产业规划、产业申报、产业升级转型、产业园区规划、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,扫一扫关注。

  2025年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销售现状 医药流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,同比增长4%【组图】

TOP